近日,新京报批咪蒙等自媒体:动辄喊打喊杀,撕裂社会情绪。此篇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关注,有咪蒙的粉丝通过各种渠道发声支持偶像,也有讨厌毒鸡汤的网民声讨此类自媒体。有些自媒体罔顾法治正义的情绪宣泄,都可能言不及义,甚至伤及无辜;有些自媒体为了商业利益,为了博人眼球,违背公理良知的发表一些惊恐的言论。这种超出正常舆论范畴的言论,值得我们警惕。
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,一开始都是打擦边球,慢慢渗透逐步推翻传统观念,颠覆美丑、对错。根源在于当下的自媒体盈利模式依赖文章的点击量,而写事实或者客观现象往往得不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利益。相反,将愤怒、不满、狂热的情绪直接附加在社会现象上,往往能引起大量人群的共鸣,实现文章的高点击量。以金钱为目的的自媒体,怎么会有道德下限?为了一己私利,盲目追求热点,撕裂社会,是把无知当个性的典型代表。
此类自媒体,挑拨大众的情绪,是相关事件恶化的催化剂。他们打着正义、道德的幌子,公然宣扬人性恶的一面,公然质疑国家的法律法规,公然挑唆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,一副誓要当少部分群众意见领袖的样子。他们通过新兴社交媒体、舆论平台,散播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思想,宣扬着侵蚀祖国下一代花朵的理论,用挑战公序良俗的价值观去“吸粉”,就怕走着走着走邪了。只想着吸引人,什么也不顾了。
现如今,只要与众不同,就能引起网民的注意。支持者会关注,反对者会关注,“吃瓜群众”也会关注,话题炒的越大,就越有市场,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新闻,在当下“流量为王”的网络舆论大环境下都是赚钱之道。是谁在有毒自媒体滋长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?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。(黄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