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传统文化“闹”起来,元宵节更圆满
如果说“腊八”拉开了过年的序幕,那么,元宵节将为春节画上圆满的句号。在一些传统国人眼里,也只有过完元宵节才算是过完了春节。元宵节也被视为春节里最后的高潮部分,是个暖心又走心的中国传统节日。
“闹”是元宵节最重要的民俗特征,尽显中国民族节日的鲜明特色。这里的“闹”不是吵闹,不是打闹,不是瞎闹,而是有秩序的闹,有宗旨的闹,主要体现在了让文化“闹”起来。让文化的智慧,让文化的情怀,让文化的价值旺盛起来。
几千年前的人们将元宵节过得非常隆重盛大,而随着时代的迁移,我们都深感传统节日气氛的淡化,那么现在的我们还能过好元宵节吗?
元宵节是现代的,也是传统的。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。元宵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回顾和升华。
元宵,原意为“上元节的晚上”,因正月十五“上元节”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,后来节日名称逐渐演化为“元宵节”,正月十五吃元宵也就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。从表面上看,“元宵节”和“吃汤圆”似乎只是一种巧合。其实不然,只要仔细品味,就能够明显感知到其中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景、表达了人们节日丰富的内心情感、蕴含着人们期盼团圆喜庆的传统文化。
从古至今,元宵节有与家人团圆赏月、扶老携幼赏花灯、探望老人等习俗。仔细品味这些习俗,其不仅仅是为了喜迎元宵、吃喝玩乐,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秀传统美德。通过元宵节,人们所想到的不只是单纯的过节,更重要的是从节日中学会懂得感恩、学会孝敬。特别是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,通过元宵节更能够让他们了解节日文化、传承节日文化,身体力行地践行传统文化。
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民族,近年来随着“互联网+”日渐深入人心,元宵节在网络,在手机,在诸多新媒体中“闹”起来了,这种“闹”让元宵节从昨天的时尚文化走向今天的文明时尚文化,元宵节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“潮”起来了。在网上猜灯谜、挂灯笼、对对联,不失为一种好形式,其乐也融融,线上线下一样热闹,让元宵节过得有滋有味。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,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强大生命力的表现。
元宵节贵在让文化“闹”起来,在“闹”中,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象生动的展示在我们面前,我们在吃元宵、赏花灯、猜灯谜,与家人一起迎接春天到来的同时,更要从元宵节习俗中品味传统文化。只有这样,才能够传承好节日传统文化,赋予节日新的时代内涵。(许钧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