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尔基曾经说过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,文化的传承、社会的进步与书籍息息相关,曾经被喻为“迟到的民族”的德国,在18世纪掀起了一场“阅读革命”,使书籍逐渐从贵族走进了千家万户,这也使后期的德国被称为“诗人与思想家的民族”,可见全民阅读与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有直接关系的。
中国有五千多年历史,书籍种类繁多,但是近几年国家统计显示,我国的人均阅读量才不到5本书,远远低于国外的平均水平。阅读书籍是对国家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方式,能够体现一个国家人民整体的文明程度,所以,多读书,读好书,倡导全民阅读,是提升全民整体素质的一种重要方法。
从十八世纪德国我们可以看到,阅读并不是某些人的专享特权,而是广泛的人民群众都应该享有的权利,知识面前人人平等,只要你想阅读,没有人可以剥夺你阅读的权利。杭州市图书馆,自从2003年开始免费向市民开放,即使是对乞丐和拾荒者,只要是有阅读的请求,都无偿的提供书籍给与阅读,但是对他们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就是必须将手清洗干净才能阅读,我想这也是对书籍的一种尊重。后来因为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遭到一些人的投诉,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说:“我无权剥夺他们读书的权利,但是您有权离开”。我想,这就是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吧。
自学之初,老师就耳提面命,要多读书,读好书,但是近些年,各种刊物、书籍更加偏向于娱乐化,内容越来越低级,甚至很多读物宣传的是负面思想、低级趣味严重,另一方面纸质书籍成本越来越高,网络越来越发达,更多的人倾向于网络读物,但是现代人往往没有耐心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,都是查看排行榜的排名来进行阅读。由于网络平台的监察力度有待考究,这些书籍中的水分有多少谁又知道呢?曾经在一则新闻上看到某阅读平台的一本书被推到热搜榜前几名,点开以后发现,内容混乱不堪,后来了解到这是一些作者之间打赌网络平台审核不严,随便乱打之后提交,没想到几天之后竟然通过,甚至被推到热搜榜,可见网络平台对于书籍的审核是多么的漏洞百出,对此,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审核力度,给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。
全民阅读是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准,只有多读书、读好书,不断的充实自己,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之中,更好的提升自己,进而促进国家的文化昌盛。(臧芳华)